項目由符合申報條件、具備完成能力的有關單位按照指南要求進行申報,經推薦、審核、評審等程序后擇優扶持。項目申報單位通過省網上辦事大廳或省科技廳陽光政務平臺提交有關資料。
二、 申報要求
(一)申報單位應根據《2020~2021年度粵港澳科技合作專題(粵澳科技創新聯合資助項目與港澳科技成果來粵轉化項目)申報指南》及附件要求提供申報材料及所需證明材料,且保證項目內容真實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實力與技術、經濟指標。各單位須對申報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并提供申報材料真實性承諾函。項目一經立項,將根據申報書內容轉化生成合同書,無正當合理的理由不予修改調整。
(二)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項目負責人或牽頭申報單位不得進行申報或通過資格審查:
1. 項目負責人有廣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3項以上(含3項)未完成結題的;項目負責人或企業法人有項目逾期一年未完成結題的(平臺類、普惠性政策類、后補助類項目除外);
2. 在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審計、檢查過程中發現重大違規行為的;
3. 同一項目通過變換課題名稱等方式進行多頭申報的;
4. 項目主要內容已由該單位單獨或聯合其他單位申報并已獲得省科技計劃立項的;
5. 省內單位項目未經主管部門組織推薦的;
6. 有嚴重失信行為記錄和相關社會領域信用“黑名單”記錄的;
7. 違背科研倫理道德的。
(三)申報單位應認真做好項目經費預算,原則上應按申報指南指定數額申報,并按具體要求提供自籌經費。
三、 項目組織說明
(一)公開競爭擇優。符合條件的單位均可申報,由第三方專業機構組織進行競爭性評審,擇優支持。
(二)項目庫管理。本年度粵港澳科技合作專題項目采用項目庫管理方式,經競爭性專家評審后,按程序報批納入項目庫管理。
四、項目內容
專題一:粵澳科技創新聯合資助項目(專題編號:20200508)
(一)支持內容
粵澳科技創新聯合資助項目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和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聯合征集、聯合資助。支持廣東省創新主體聯合澳門合作伙伴,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中醫藥)、節能環保、智慧城市、海洋科學等涉及兩地民生發展和前沿科技的領域開展聯合技術研發、技術轉移及產業化合作。項目實施周期為 2 年。
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兩類項目:一是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依托單位組織的項目;二是生物醫藥(中醫藥)領域與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有關的研發項目。
(二)申報條件
1. 本專題粵澳雙方牽頭申報單位中必須有一方為企業。
2. 粵澳兩地牽頭申報單位須就同一合作項目分別向各自科技管理部門進行申報,單方提交的項目申報材料無效。立項后兩地科技管理部門將分別對粵澳兩地牽頭申報單位給予資助。
3. 雙方項目申報書中關于項目名稱、雙方牽頭申報單位、雙方項目負責人和實施周期等關鍵信息必須一致。澳門牽頭申報單位須按澳方科技管理部門要求提交項目申請。
4. 項目參與各方就合作項目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方研發任務、分工與知識產權歸屬,且必須符合內地與澳門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未簽署合作協議的單位不得列為項目的合作單位。
5. 項目組成員須包括合作各方 1 名及以上成員。
6. 內地企業作為牽頭單位或參與單位申報本專題,須提供自籌經費。企業自籌經費總額不低于本專題項目財政資助金額。鼓勵企業根據項目實際需要投入充足的配套資金,自籌經費配套情況將作為衡量項目可行性的重要依據之一。
7. 項目負責人應為 1955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具有相關專業博士學歷且從事本領域科研工作 3 年以上,或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且從事相關科研工作 10 年以上。受聘于廣東單位的外籍科研人員及港澳臺地區科研人員可作為項目負責人,但不得同時以境內、境外兩種身份負責或參與項目。
8. 項目負責人應無在研的省級粵港澳聯合創新領域或國際科技合作領域項目。
(三)考核指標
1. 攻克關鍵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成果轉化、支撐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不少于 1項。
2. 培養或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不少于 1 名。
3. 產生良好經濟效益(需提供有效證明)。
(四)資助方式
經專家評估評審,擇優予以事前立項資助,每項資助 100 萬元。
專題二:粵澳聯合創新資助項目(專題編號:20190515)
(一)支持內容。
支持廣東省創新主體聯合澳門合作伙伴,在電子信息、生物 醫藥(中醫藥)、節能環保、智慧城市、海洋科學等涉及兩地民 生發展和前沿科技的領域開展聯合技術研發、技術轉移及產業化 合作。鼓勵澳門合作伙伴向澳方管理部門申請同一項目的經費資 助,并優先支持粵澳合作雙方均通過評審的項目。項目實施周期 為 2 年。
(二)申報條件。
1. 牽頭申報單位為依法在廣東省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并具備良好科研開發能力和基礎,能為項目實施提供必要條件和 資金保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
2. 本專題申報必須包括至少 1 家澳門參與單位,且要求牽頭及參與單位中必須包括至少 1 家廣東或澳門的企業。
3. 澳門合作伙伴向澳方管理部門申請同一項目的經費資助時,雙方項目申報書中關于項目名稱、合作單位、項目負責人和實施周期等關鍵信息必須一致。澳門合作伙伴須按澳方管理部門 要求進行申報, 具體信息可登錄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官網查詢。
4. 牽頭申報單位須具備良好的合作渠道和能力,與各方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互信合作關系,并簽訂合作協議。項目組成員須 包括合作各方 1 名及以上成員。
5. 如有內地企業參與合作,則內地企業必須提供不少于本專題財政資助金額的自籌經費。多家內地企業參與合作時,企業自 籌經費總額不低于本專題財政資助金額。
6. 項目負責人應為 1954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具有相關專業博士學歷且畢業后從事本領域科研工作 3 年以上,或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且從事相關科研工作 10 年以上。
7. 項目負責人應無在研的省級粵港聯合創新領域(粵港聯合資助計劃)或國際科技合作領域項目。
8. 合作協議中必須包含知識產權條款。
(三)考核指標。
1. 基礎研究類和社會公益類合作項目:應解決我省公共技術或社會民生問題;與澳門合作方共同發表國際科研合作論文不少 于 1 篇;培養研究生不少于 1 名;申請或授權國內發明專利或國際 PCT 專利不少于 1 件;加強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或經濟效益。
2. 應用開發及產業發展類合作項目:攻克關鍵技術,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或產品不少于 1 項;申請或授權國內發明專利或國際 PCT 專利不少于 1 件;培養或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不少于 1 名;產生良好經濟效益。
(四)資助方式。
經專家評估評審,擇優予以事前立項資助。優先支持粵澳合 作雙方均通過評審的項目,此類項目粵方每項資助 100 萬元;適當支持僅通過粵方評審的優秀項目,每項資助 50 萬元。
專題二:港澳科技成果來粵轉化項目(專題編號:20200509)
(一)支持內容
支持港澳機構以擁有知識產權、目標市場明確、產業化前景良好的技術成果為基礎,與廣東省創新主體合作,開展以產業化為目標的研究開發,向市場提供新產品或新服務。重點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現代種業和精準農業、現代工程技術,重點關注我省“雙十產業集群”發展。項目實施周期為 2 年。
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三類項目:一是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依托單位組織的成果轉化項目;二是生物醫藥領域與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有關的技術成果轉化項目;三是集成電路領域的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二)申報條件
1. 本專題牽頭申報單位應在“內地與香港、內地與澳門科技合作委員會協商確定的港澳高校名單”中,或者是特區政府依法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立非牟利研發機構。
2. 本專題申報必須包括至少 1 家廣東企業作為參與單位。鼓勵牽頭申報單位聯合其他國家的創新主體共同申報。
3. 項目參與各方就合作項目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方研發任務、分工與知識產權歸屬,必須包含在廣東省內進行產業化的條款,且須符合內地與香港、澳門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未簽署合作協議的單位不得列為項目的合作單位。
4.項目組成員須包括合作各方 1 名及以上成員。
5. 內地參與合作的企業須提供自籌經費。企業自籌經費總額不低于本專題項目財政資助金額。鼓勵企業根據項目實際需要投入充足的配套資金,自籌經費配套情況將作為衡量項目可行性的重要依據之一。
6. 項目負責人應為 1955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具有相關專業博士學歷且從事本領域科研工作 3 年以上,或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且從事相關科研工作 10 年以上。受聘于廣東單位的港澳地區科研人員可作為項目組成員,但不得同時以境內、境外兩種身份負責或參與項目。
7. 同一項目已申報本指南專題一或“2020~2021 年度國際科技合作專題”的,不得重復申報本專題。
8. 項目負責人應無在研的省級粵港澳聯合創新領域或國際科技合作領域項目。
9. 項目牽頭申報單位需根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財政廳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組織實施的若干規定(試行)》及本指南要求完成申報及相關后續程序。
(三)考核指標
1. 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形成新產品或新服務、新工藝等不少于 1 項;或對新產品、新服務、新工藝等進行應用推廣不少于 2 項。(需提供必須的生產批文、認證認可、資質證書、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等證明材料)
2. 培養或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不少于 1 名。
3. 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社會、經濟效益明顯。(需提供有效證明)
(四)資助方式
經專家評估評審,擇優予以事前立項資助,每項資助 100 萬元。
專題四: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培訓交流項目(專題編號:20190517)
(一)支持內容。
支持面向粵港澳三地青年舉辦創新創業培訓交流項目,建立 穩定的創新創業交流機制,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為粵港澳青年創 新創業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好條件。重點圍繞我省科技創新政策與 管理、科技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兩類主題。項目實施周期為 1 年。
(二)申報條件。
1. 牽頭申報單位為依法在廣東境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并具備良好基礎和合作渠道,能為項目實施提供必要條件和資金 保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
2. 牽頭申報單位應與香港或澳門機構已簽署合作協議,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曾在過去 2 年內(以本指南發布日期為準)成功組織過不少于 4 次相關主題的跨境培訓交流項目,參與總人數不少于 120 人次。
3. 申報單位需具備標準化培訓服務體系和專業培訓資源渠 道,目的和意義明確,內容和計劃合理。
4. 優先支持承擔過省級(含)以上政府部門立項培訓項目的單位牽頭申報。
5.申報項目名稱應統一按照“XXX 培訓交流項目”的格式填寫,其中“XXX”指具體的培訓交流內容。
(三)考核指標。
1. 與香港或澳門機構聯合組織創新創業培訓交流項目不少于1 次。
2. 培訓交流的師資應選擇具有良好政治素質,與項目目的和內容相符,在領域或行業內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專家(含外籍 專家)進行專題授課。
3. 總參與人數不少于 30 人,且港澳學員占比不少于 30%;除項目牽頭單位及參與單位人員外,其他單位參加的人員占比不少于 80%,且每單位最多選派 2 名參加人員(多于 2 名按 2 名計)。
4. 完成項目總結及政策建議報告 1 篇。
5. 專款專用,設置專賬進行管理。
(四)資助方式。
經專家評估評審,擇優予以事前立項資助。根據項目規模和 周期,資助分為 15 萬元、20 萬元、30 萬元三檔。
上一篇:廣東省科技孵化育成體系高質量發展專項項目
下一篇:深圳市利用外資獎勵計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