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廣東省財政廳關于開展2022年度省級部門預算編制工作的通知》(粵財預〔2021〕50號),為做好2022省級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省級項目申報入庫工作,我廳制定了《2022年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省級項目(第二批)入庫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現印發給你們,并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內容
納入2022年省級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第二批省級項目庫儲備申報的項目類型包括:
(一)漁業產業發展項目
(二)現代種業提升項目
(三)種植業類農業農村技術示范項目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測項目
二、申報主體及條件
(一)本《指南》的申報對象為省級以上從事相關工作的獨立法人機構。
(二)申報單位需有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運作規范,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記錄,近年來沒有因違法違規行為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理處罰。由省級單位統一審核匯總本單位申報材料后,統一報送至省農業農村廳。
(三)已完成的項目不能申報本批項目,申請財政資金。
(四)項目承擔單位需根據標準格式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五)根據省財政廳要求,2022年入庫項目均應按照規范文本編制,開展預算評審,不同類型項目須用相應申報書模板進行申報填寫,未按要求格式填寫的項目不予納入2022年項目庫。
三、申報項目具體內容
【漁業產業發展項目】
(一)總體目標
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要求,大力推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通過專項項目實施,著力構建廣東漁業產業發展標準體系,補齊漁業產業發展短板,加快現代漁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推進我省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二)扶持項目
1.廣東省漁業產業標準體系建設項目
(1)建設內容
制定廣東省漁業產業標準(包括養殖、保活保鮮、加工流通、產品等),構建廣東省漁業產業系列技術標準體系,編制廣東省漁業產業標準體系表,建立廣東省漁業標準數據庫;收集、整理和匯編漁業相關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及技術法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廣東省漁業標準等。
(2)績效目標
①制定漁業生產標準,構建廣東省漁業產業系列標準技術體系:制修訂廣東省特色漁業生產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粵港澳大灣區標準等)10項及以上(形成報批稿),主要針對養殖、保活保鮮、加工流通、產品等涵蓋漁業生產全產業鏈的標準,建立2個品種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構建廣東省漁業產業系列技術標準體系,編制廣東省漁業標準體系表;
②形成廣東省漁業標準化調研報告:調研不少于30家省內漁業主產區規模以上生產企業,充分了解廣東省漁業生產企業標準化現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等,形成廣東省漁業標準化調研報告;收集整理和匯編漁業相關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及技術法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廣東省漁業標準等,編制《廣東省漁業標準匯編》、《漁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匯編》,為漁業生產養殖企業及養殖戶、消費者、政府監督部門、科研院校提供國內標準、技術法規和標準化工作動態等信息。
(3)申報對象及條件
申報主體應為省級及以上漁業標準相關科研院所(含中央駐粵漁業科研單位),且為廣東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承擔單位;申報主體應常年從事漁業標準化工作,具有五年或以上漁業相關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經驗。
(4)項目資金額度
項目資金額度不超過20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2.休閑漁業公共品牌創建及推廣系列活動項目
(1)建設內容
創建廣東省休閑漁業公共品牌及標識,制定品牌使用辦法;開展休閑漁業發展模式總結和精品路線推介、推廣活動;制定休閑漁業團體標準并組織實施。
(2)績效目標
創建廣東省休閑漁業公共品牌標識1個,完成品牌使用辦法制定,開展推廣活動1場次;總結和推介4種以上休閑漁業發展模式,組織1場次休閑漁業精品路線推介、推廣活動;制定1個以上休閑漁業團體標準并組織實施。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法人(含社會團體組織)。
②申報單位有較專業的人才隊伍,有較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運作規范,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記錄。
③具備以下條件的優先:具有休閑漁業行業資質,且“十三五”以來(2015-2021年)參加過省級以上或政府部門組織的休閑漁業相關項目,項目須已完成驗收。
(4)項目資金額度
項目資金額度不超過8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3.廣東省水產品進出口行業國際交流與漁業品牌推廣項目
(1)建設內容
舉辦廣東水產品進出口企業與國外代理商采購商專場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各國領館與相關部門參與活動,推廣廣東省優質水產品,為雙方企業解讀政策、提供幫助。
(2)績效目標
舉辦廣東進出品水產品國際交流活動1場。收集材料、拍攝視頻,完成記錄片1部。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法人(含社會團體組織)。
②申報單位有較專業的人才隊伍,有較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運作規范,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記錄。
(4)項目資金額度
項目資金額度不超過8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現代種業提升項目】
(一)總體目標
為充分發揮種業在農業生產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推進我省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2022年重點支持種質資源、育種創新、良種繁育、新品種研發、品種品質分析與等級測定等相關項目建設,推進我省種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種業振興,全面提升我省現代種業發展水平,引領支撐我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推動全省現代農業發展。
(二)扶持項目
1.廣東省水禽群體遺傳研究項目
(1)建設內容
針對我省獅頭鵝、烏鬃鵝、陽江鵝、馬岡鵝等地方鵝品種血緣混雜、群體遺傳結構未知、遺傳進化關系不清、遺傳多樣性不明等問題,利用基因組測序數據開展群體遺傳研究,對不同地方鵝品種間群體遺傳關系、血緣混雜情況、各品種遺傳多樣性情況進行分析,并篩選可用于分子選育的遺傳標記,為制定科學的地方鵝品種保種方案和開展地方鵝品種選育提供技術支撐。
(2)績效目標
完成我省所有地方鵝品種群體遺傳分析,揭示出不同地方鵝品種間群體遺傳關系、血緣混雜情況、各品種遺傳多樣性情況,形成廣東省地方鵝群體遺傳研究綜合性報告1份,制定一套科學可行的分子輔助保種方案,篩選可用于分子選育的遺傳標記1-2個。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由廣東省內從事水禽遺傳育種及相關技術研究的省級農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或事業單位等獨立法人機構申報、實施。
②申報對象所在單位應具有完成項目實施的工作基礎和相關科研條件,擁有省級以上從事水禽遺傳育種相關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優先。
③申報對象具有較完善的項目和財務管理制度,信用記錄良好。
(4)項目資金額度
項目申請省級財政補助資金不超過8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
【種植業類農業農村技術示范項目】
(一)總體目標
開展生態茶園示范創建和茶葉品牌宣傳推廣,建立優勢特色農產品高質量示范基地,推進我省種植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分析研究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先進模式,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為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證支撐。
(二)扶持項目
1.2022年廣東茗茶評鑒及嘆茶系列推廣項目
(1)建設內容
①舉辦2022年廣東茗茶評鑒活動,組織省內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的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評鑒,通過專家評鑒、大眾評鑒等方式,評選具有廣東代表性的茗茶。
②開展品牌宣傳與推廣,舉行廣東嘆茶系列宣傳活動。
(2)績效目標
完成廣東茗茶評鑒抽樣工作1項,舉辦廣東茗茶專家評鑒和大眾評鑒活動各1場次,評出不少于30個廣東茗茶產品。開展廣東名稱品鑒活動和品牌宣傳與推廣,至少在主流媒體上宣傳推廣10次。舉行廣東嘆茶系列宣傳活動不少于2次,提升廣東茶葉知名度。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申報對象:廣東省茶產業聯盟成員單位或省級從事主流媒體宣傳機構。可單獨申報或者聯合申報。
②申報條件:在茶葉產業研究和品牌宣傳推廣方面具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和人才隊伍優勢,承擔過省級及以上茶葉賽事活動經驗,具有茶葉品牌推廣平臺優勢,具有完善的項目管理、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記錄。
(4)項目資金額度
省財政補助資金不超過10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2.廣東生態茶園創建與評定項目
(1)建設內容
①推進廣東茶葉主產區生態茶園建設發展,總結生態茶園建設成效。
②完善生態茶園建設標準。
③指導我省各茶葉主產區生態茶園建設工作,認定一批符合生態茶園建設標準的茶葉種植基地,評定發布2022年廣東生態茶園名單。
(2)績效目標
指導不少于10個地市茶葉主產區生態茶園建設工作,推動全省高標準茶園建設。評定一批符合我省生態茶園建設標準的茶葉種植基地,輻射帶動茶葉面積不低于10萬畝,完善廣東生態茶園建設標準。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申報對象:廣東省省級茶葉產業科研機構。
②申報條件:在廣東省財政預算管理系統中有獨立的單位預算編碼,在茶葉產業研究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和人才隊伍優勢,具有省級及以上生態茶園建設類課題研究經驗,熟悉廣東省生態茶園建設發展情況,具有完善的項目管理、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記錄。
(4)項目資金額度
省財政補助資金不超過5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3.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評估及模式推廣項目
(1)建設內容
①全面、深入調研、分析珠三角九市及香港、澳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先進模式,分析、評估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挖掘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特色、優勢,為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證支撐。調研搜集50個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案例,總結、歸納經典案例的特點和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做法。
②實地調研和資料分析,完成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典型案例宣傳冊,內容包括50個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案例概況、特點和經驗總結。借助都市現代農業研討會、都市現代農業觀摩會等,發放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典型案例宣傳冊,宣傳推廣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經驗,帶動全省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績效目標
編制《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典型案例匯編》(歸納典型案例50個以上),印發宣傳冊,推廣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先進發展模式,形成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先進模式分析報告。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申報對象:廣東省內從事都市現代農業研究的省級科研、教學單位。
②申報條件:在廣東省財政預算管理系統中有獨立的單位預算編碼,申報單位應具有都市農業研究平臺或資質,申報單位承擔過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研究、規劃等工作,課題團隊力量強,具備都市現代農業專題研究理論基礎、專業知識以及相關工作經驗,熟悉大灣區以及廣東省農業農村發展情況,課題負責人具有正高及以上職稱,從事過都市現代農業相關研究;有出版和編著相關書籍或在核心期刊及以上雜志發表過相關論文。
(4)項目資金額度
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先進模式推廣項目經費50萬元。主要用于完成以下內容: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先進模式分析、案例收集、報告編寫,印發宣傳冊、宣傳推廣等。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測項目】
(一)總體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四個最嚴”“產出來”“管出來”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食品安全戰略,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動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工作,面向市場需要,運用市場機制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能力驗證與技能,提升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組織對全省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對試行合格證制度的規模生產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價,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扶持項目
1.2022年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項目
(1)建設內容
開展2022年度省級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包括例行監測、風險評估和專項監測。
(2)績效目標
完成2022年度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方案所下達的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數據匯總分析(包含但不限于病蟲害調查、問題樣品的原因分析和追蹤調查)等任務。申報具體監測任務類型、樣品檢測量和檢測項目可參考《關于印發2021年度廣東省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方案的通知》(粵農農函〔2021〕86號)及《關于調整2021年度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計劃的通知》(網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網站
http://dara.gd.gov.cn/zwgk2278/bmdt/content/post_3234065.html)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法人(或法人授權檢測機構)。
②具有省(或部)級CMA和CATL資質證書,并具有承擔監測項目的資質或能力。
③具備以下條件的優先:具有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資格或國家級分析測試中心資格;近5年(2017-2021年)參加過省級或以上政府部門組織的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能力驗證,且3年或以上結果為合格或滿意的。
④任務下達單位對其開展了驗收而未通過的單位近3年內禁止再次申報。
(4)項目資金額度
①參照《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預算定額標準>的通知(農辦財〔2018〕2號)》,對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茶葉等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的預算標準為:每個樣品1200元。對牛肉、羊肉、豬肝、豬肉、禽肉和禽蛋等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的預算標準為:每個樣品1600元。對大宗淡水、海水養殖魚類等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的預算標準為:每個樣品2800元。
②項目承擔單位需要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資金測算依據。財政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最終測算核實金額為準。
2.2022年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項目
(1)建設內容
開展2022年度省級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工作。
(2)績效目標
完成2022年度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方案所下達的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任務(包括重大節假日應急監督抽查、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飛行檢查等),并對抽樣過程實施質量監督以及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實地調研等相關工作。申報樣品檢測量和檢測項目可參考《關于印發2021年度廣東省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方案的通知》(粵農農函〔2021〕86號)及《關于調整2021年度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計劃的通知》(網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網站http://dara.gd.gov.cn/zwgk2278/bmdt/content/post_3234065.html)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法人(或法人授權檢測機構)。
②申報單位有較專業的人才隊伍,有較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運作規范,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記錄。
③具有省(或部)級CMA和CATL資質證書,并具有承擔監測項目的資質。
④具備以下條件的優先:具有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資格或國家級分析測試中心資格;近5年(2017-2021年)參加過省級或以上政府部門組織的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能力驗證,且3年或以上結果為合格或滿意的。
⑤任務下達單位對其開展了驗收而未通過的單位近3年內禁止再次申報。
(4)項目資金額度
①對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茶葉等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的預算標準為:每個樣品約1600元。對牛肉、羊肉、豬肝、豬肉、禽肉和禽蛋等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的預算標準為:每個樣品約1800元。對大宗淡水、海水養殖魚類等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的預算標準為:每個樣品約3200元。
②項目承擔單位需要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資金測算依據。財政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最終測算核實金額為準。
3.202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和能力提升項目
(1)建設內容
為全面評估和提升我省農產品質檢體系技術能力水平,開展202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及國家技能競賽有關工作。范圍包括:
①種植業產品中重金屬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及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種植業產品)相關工作。
②畜禽產品中獸藥及禁用藥物殘留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及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畜禽產品)相關工作。
③水產品中藥物殘留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及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水產品)相關工作。
④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能力評估及技能競賽相關工作。
(2)績效目標
①完成種植業產品中重金屬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工作,參加能力驗證的機構達到100個以上,完成數據分析并形成分析報告;承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種植業產品)選手選拔、國賽種子選手集訓及參賽指導、大賽總結表彰等工作。
②完成畜禽產品中獸藥及禁用藥物殘留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工作,參加能力驗證的機構達到100個以上,完成數據分析并形成分析報告;承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畜禽產品)選手選拔、國賽種子選手集訓及參賽指導、大賽總結表彰等工作。
③完成種水產品中藥物殘留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工作,參加能力驗證的機構達到100個以上,完成數據分析并形成分析報告;承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水產品)選手選拔、國賽種子選手集訓及參賽指導、大賽總結表彰等工作。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法人(或法人授權檢測機構)。
②具有省(或部)級CMA和CATL資質證書,從事省級或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
③具備以下條件的優先:近5年(2017-2021年)參加過省級或以上政府部門組織的農產品(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驗證,結果均為合格或滿意及以上的;近5年(2017-2021年)具有組織省(或部)級能力驗證及技能競賽工作經驗的優先,包括種植業產品或畜禽產品或水產品。
(4)項目資金額度
①承擔開展上述三個類別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及技能競賽相關工作的單位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每個類別不超過50萬元。
②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4.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項目
(1)建設內容
構建絲苗米、荔枝、禽蛋、烏鱧等4個代表產品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打造以質量提升為導向的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試點基地,以基地為載體創建全產業鏈標準實施機制并進行審核評價,提升生產主體標準化生產普及率。開展種植、畜禽和水產等標準制定指導、宣傳和實施的跟蹤評價等。
(2)績效目標
試點構建4個代表農產品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及相關標準綜合體并進行審核評價,制修訂相關標準40-60項,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集成應用示范基地4-8個,按標生產培訓400-600人次,審核評價標準100-200項,以代表產品為主線的全產業鏈標準化協同推進機制基本形成。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法人(或法人授權機構)。
②從事相關品種的種養殖等產業鏈標準研究工作5年以上,技術團隊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知識。
③具備以下條件的優先:近5年(2017-2021年)參加過省級或以上政府部門組織的標準化工作,具有組織省(或部)標準化工作經驗的優先。承擔過省相應項目未驗收或未通過驗收的單位不得申報。
(4)項目資金額度
①絲苗米、荔枝、禽蛋、烏鱧等4個代表產品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項目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每個產品不超過50萬元。
②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5.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市場準入銜接試點項目
(1)建設內容
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范圍包括:
①制定并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產地準出及市場準入追溯銜接方案及制度;
②開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追溯應用宣講、宣傳、展示,應用“粵農合格小程序”對入場的食用農產品進行查驗、記錄、傳遞《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等溯源信息;
③實施并完善食用農產品入場查驗、記錄、傳遞《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追溯信息制度,收集、統計、分析試點主體《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查驗、記錄、傳遞情況;
④匯集產地、流通、銷售各環節溯源信息,開展日常收購查(驗)證、銷售示(開)證、產品帶證(碼)等管理,推進“一碼”溯源。
(2)績效目標
申報單位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查驗、記錄、傳遞制度,完善各環節主體追溯信息。申報單位場所內經營主體實現一碼追溯產地、流通、銷售等全鏈條追溯信息,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追溯銜接新模式。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法人(或法人授權檢測機構)。
②有較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運作規范,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記錄。
③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礎,且場所內有一定數量規模的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交易產品具有代表性。
(4)項目資金額度
本項目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不超過10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6.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價項目
(1)建設內容
對試行合格證制度的規模生產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采集和評價相關工作,包括:
①跟蹤評價對象。對全省范圍內試行合格證制度的規模生產經營主體進行農安信用體系信息采集;
②跟蹤評價方式和指標體系。對上述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全覆蓋、標準化、可持續、公益性的農安信用量化評價,對采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③推進信用信息應用。結合廣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部署,對農安信用評價體系做出評價,并依據分析結果,給出推動農安信用聯合使用和開展農安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的建議。
(2)績效目標
完成對用證的規模生產經營主體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價工作:①建立農安信用信息采集數據庫,逐步形成農安信用大數據系統;②建立和完善農安信用評價體系;③形成農安信用評價分析報告;④形成農安信用體系評價結果應用建議報告。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法人機構,具有專業人才隊伍。
②具備以下條件的優先:具有履行項目所必需的專業技術能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和檢測相關工作,承擔過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合格證制度建設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相關工作的;項目負責人為正高職稱的優先。
(4)項目資金額度
本項目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不超過5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7.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團體標準體系建設與應用項目
(1)建設內容
緊密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的工作職能,為粵港澳大灣區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團體標準體系做好技術支撐和服務,通過組織制定、應用推廣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團體標準,引領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和監測,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程度,助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績效目標
緊密圍繞國家及廣東省相關政策文件,通過開展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團體標準的征集、立項、管理、歸口、發布、應用推廣等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等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農產品團體標準體系,跟蹤梳理已發布相關標準的實施情況;結合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團體標準體系的建設需求,為相關企事業單位的標準化生產規劃提供技術指導,協助1-2個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機構或品牌企業開展團體標準的制定、頒布、應用及推廣示范。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法人(或法人授權檢測機構)。
②廣東省專業從事農業標準化的社會公益組織,具備發布實施團體標準的資格。
③具備以下條件的優先:近3年(2019-2021年)參加過省級或以上政府部門組織的標準化工作,具有組織省(或部)標準化工作經驗的優先。承擔過省相應項目未驗收或未通過驗收的單位不得申報。
(4)項目資金額度
本項目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不超過20萬元。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8.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跟蹤評價和滿意度調查項目
(1)建設內容
①對已命名的第一、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開展跟蹤評價。采取書面考評與現場考評結合的方式,承擔2022年度對云浮市、梅州市梅縣、汕尾市陸豐市、廣州市番禺區、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惠州市惠東縣、肇慶市德慶縣、清遠市陽山縣、湛江市徐聞縣落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指標體系要求(可查閱農業農村部網站http://www.moa.gov.cn/nybgb/2014/shier/201712/t20171219_6111628.htm)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跟蹤評價。
其中,對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即云浮市的跟蹤評價還包括分別對云浮市所轄羅定市、新興縣、郁南縣、云安區、云城區等5個縣(市、區)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工作的跟蹤評價。
②對正在創建的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開展群眾滿意度調查。承擔2022年度對廣東省內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單位:即肇慶市、廣州市增城區、珠海市斗門區、陽江市陽東區等上述1市3縣(區)的群眾滿意度調查工作。群眾滿意度調查包括群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情況、監管部門工作情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知識宣傳普及情況、投訴舉報情況、遇到問題的處置情況、質量安全狀況等多個方面的滿意度(可參見農業農村部網站《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http://www.moa.gov.cn/nybgb/2014/shier/201712/t20171219_6111628.htm)。受托單位根據以上內容結合我省實際設計滿意度調查問卷。
(2)績效目標
①形成對已命名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跟蹤評價報告。跟蹤評價結束后,形成對云浮市、梅州市梅縣、汕尾市陸豐市、廣州市番禺區、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惠州市惠東縣、肇慶市德慶縣、清遠市陽山縣、湛江市徐聞縣等1個市、8個縣(市、區)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跟蹤評價報告一份(報告包括文字評價性綜述或總結、考核指標體系得分情況表等)。
②形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群眾滿意度調查報告。調查結束后,形成4個調查報告,即對肇慶市、廣州市增城區、珠海市斗門區、陽江市陽東區分別形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群眾滿意度報告各一份,并附調查形成的原始數據。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法人。
②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技術專業能力。
③建立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運作規范,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記錄,近年來沒有因違法違規行為受到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
(4)項目資金額度
本項目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不超過60萬元,其中,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跟蹤評價不超過30萬元、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滿意度調查不超過30萬元。
項目資金包括實施跟蹤評價和滿意度調查過程中租車、食宿費、人員勞務費、會議費、數據整理、報告編寫等所有費用。項目申報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9.廣東省食用農產品重點治理品種(“三棵菜”)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攻關研究(2022年)
(1)建設內容
明確廣東省豇豆、韭菜和芹菜主要病蟲害,以豇豆、韭菜和芹菜主要病蟲為對象,篩選高效低風險農藥,并驗證田間防控效果,指導相關企業聯合開展小宗作物登記。根據病蟲害的危害特點,研究農藥精準使用技術,減少農藥的使用,降低農藥殘留的風險。結合生物防控、農業防控、物理防控等技術,創新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
(2)績效目標
以豇豆、韭菜和芹菜主要病蟲為對象,每種篩選出高效低風險農藥3種以上,精準使用技術1項,田間驗證防控效果,并制定病蟲單項防控技術規程,每個品種集成綠色環保防控模式1套以上。
(3)申報對象及條件
①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法人(或法人授權檢測機構)。
②申報單位有專業的農藥人才隊伍,擁有部級農藥重點實驗室,有較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運作規范,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
③具備以下條件的優先:在生物農藥研發方面,獲得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國家級科技獎勵,起草發布過防控農業有害生物的化學農藥與生物農藥防控技術規程。
(4)項目資金額度
①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200萬元,其中用于豇豆、韭菜、芹菜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攻關申報省財政補助資金分別為100萬元、70萬元和30萬元。
②項目承擔單位需自行測算項目需求金額,在申報書中提供資金測算過程及測算依據。最終資金補助金額以我單位測算核實為準。項目預算金額測算是否詳細、合理將納入評審標準。
上一篇:關于第二批省級公共海外倉名單的公示
下一篇:關于對廣東省2021年認定的第一批、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備案的公示